数据处理设备对环境要求很高,稳定的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环境温度、始终的湿度等,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许多科技公司都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,因为贵州常年温度稳定在15度左右,并且空气质量高。而在大洋彼岸,微软选择了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海,这样的做法,则是为了拯救地球,顺便省电。
这个项目名为“Project Natick”,原本是由一名从美国潜艇服役3年的微软员工提出的。2015年,微软为此项目建立原型设备(一个小的),并在海中测试了3个月。而如今,更完备的数据中心将会下水,进行为期12个月的测试,如果成功,将会投入商用。
微软此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,前文提到数据设备的运行需要稳定的低温还保证冷却。在陆地上,科技公司往往需要高额费用来进行降温,但在海洋中就不一样,流动的海水能够持续为设备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,不再需要额外的降温费用。另一方面,微软此次选择的是一个利用风能、潮汐能与太阳能发电的小岛,而他们的数据中心供电也可以通过这些清洁能源进行,不再或减少使用化石能源,更加环保。